寂静的教室,既无灯光、又无音乐。卫生员像往常一样,在打扫完毕后,留着门,等待舞者们的到来。又是第一个到达,按惯例,换好服装和鞋子,对照刚刚擦拭完的大镜子—明亮又整洁,开始练习着跳舞之前的准备活动和基本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晶莹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滴落,打湿我身下的大片土地,舞鞋和地板之间的摩擦时不时发出响声,好像预示着人们的到来。果然,响声逐渐被人们的谈话声所覆盖,随之响起的舞曲弥漫整个教室。由于之前的练习,我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背靠着压腿用的栏杆,一是休息,二是欣赏着他们的表演。开场的曲目是华尔兹,俗称“慢三步”,舞池里其中的一对男士穿着一身黑色的燕尾服,而女士身着长礼服,显得十分优雅、端庄。此刻,两人完全陶醉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
这就是华尔兹的美,一种艺术美,也是我心中的那种美。从进入教室的那一刻,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这种美的过程,从开始的静态美,到中段的动态美到结尾美的延伸,整个人从身体到心里都沉浸其中,这也许就是美的享受吧。
华尔兹舞蹈发源于欧洲,18世纪在欧洲的宫廷、贵族、和民间都非常流行。其美感呈现在四个方面:倾斜的线条美、摆荡的流畅美、反身的旋转美、升降的层次美。她是集力量、身体姿态、技巧、男女舞者的条件于一身的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男一女,一阴一阳,融为一体,驰骋舞场,一种典雅大方、潇洒流畅的贵族气质油然而生;她是一种男女相拥,以旋转、滑行等动作为主的舞蹈形式,她在发生、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中均体现出了独有的西方文化审美烙印,被其称为“舞中之后”;她让我们感受到在舞池柔美的音乐中自身旋转,飞扬的裙摆、高傲的脖颈,在男女舞者身体配合与相互凝视中变成一簇簇舞动的花漾。
说到华尔兹的审美表现,便不得不提到其社会性审美的历史发展。华尔兹审美的社会性发展与接受主体的审美意识紧密相连,其由最初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到宫廷舞蹈表现形式,实则是社会性审美的发展带动接受主体的转变,从而实现了舞蹈本身审美形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又深刻的受到了社会、世俗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其表现形式的突破性与接受主体审美观念的滞后性之间曾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矛盾激化到极致时,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性得到改变,促使人们的思想因为物质环境的迸发而开阔起来,从而,对于男女亲密接触的对舞形式也就不那么抵触了,到了这时,华尔兹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文艺复兴的繁荣,随着人们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的不断升华,华尔兹的对舞形式愈发为人们所接受,而这就是审美意识的转变。她大胆地与过去的陈规陋习、繁文缛节决裂,使自身的发展走向了更加开放,更加符合时代审美性的一面。
以上是我在欣赏之余对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华尔兹”的一点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