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首页 > 地矿文化 > 美文光影
红旗迎风飘扬—地质先锋队
发布日期:2012-10-16 14:05:52  点击数:7254  发布者:黑龙江省9888拉斯维加斯入口院1  作者:安建文

红旗迎风飘扬—地质先锋队

—清河林场铅锌矿普查项目部野外生活纪实        

    今年8月,我被借调到嘉荫县清河林场铅锌矿普查项目,项目负责杜全国正好在佳木斯办事,就开车接我到了清河林场。在这之前,我所了解的该项目野外驻地情况是:没电,没信号,住的帐篷,简而言之,就是条件艰苦,环境简陋。对于出野外没电、没信号、住帐篷这样的环境下,第一次要经历这样的生活,多少有些期待。野外驻地在黑瞎子沟,离清河林场两个小时的车程,而且路况不好,泥泞难行,一般的车开不进去。这一天,捆了行李,拉了食物,装了一大桶柴油在爬山虎上就这样出发了。我骑在柴油桶上,拽着捆行李的绳子,随着一路的颠簸,欣赏着四周的风景,晃晃悠悠的进了山,来到了野外驻地—黑瞎子沟。夜晚,伴着凉嗖嗖的冷风,和蚊子的哼哼唧唧声入睡。自此,我所期待的有帐篷的野外生活正式的拉开了序幕。

    走惯了翠北的乡间小路,突然有点不太适应深山中的羊肠小道了,而这道本是没有的,走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路。崎岖不平,一不留神就会走岔了路。清晨5点钟起床,吃过早饭就早早的出发了,沿着小道一直前行,爬上很陡的坡,就来到了要工作的地方。而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在炙烤着大地了,天气炎热,随处可见的蚊子,并有蛇出没。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往返的路程也是很远,来回需要4个小时。所以每天出发随身携带着食物,一个馒头,一包咸菜,便是我们的午餐了,还好不会为水发愁,沟里全是水,纯天然的。有些槽子布设在陡坡上面,编录时带来一些困难,太陡,凸露的岩石有棱有角;太滑,稍不留神就会滑下去;太危险,上面岩石的滚动下去会砸到人。这样的工作不容有半点闪失,还是生命第一,安全也第一,不求速度,只需要谨慎的进行,以求工作的安全及质量。钩机挖槽子确实很快,等到燃油耗尽,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就需要我们为它来提供服务了。50斤的油,沿着小道,再顺着陡坡背上去,陡峭的坡,快赶上峭壁了,坡上遍布着挖槽子遗留下来的大石块,很不好走。宁可向上看也不敢向下望,紧紧的抓住一颗树把气喘。还好,大家身心素质过硬,燃料安全到达。等到需要把样品背回去的时候,公里计数,公斤计算……,身体的负荷相当大,可那时的我们都已经百炼成钢了,顺便说一下,地质队员就是这样炼成的……

    除了工作的艰辛,野外生活也有许多有趣精彩的事情在发生,在艰苦中寻找着丝丝乐趣,伴随着意外,也有惊喜。我们的驻地地处山沟,地势低,接受不到手机信号,要打电话与外界联系就得爬到地势高的地方,继续沿道行走至防火瞭望塔才有信号,这段路程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塔有十层,每到空闲时间,杜工带着大家一起去打电话,便会见到每个人占据着一层捧着手机或打电话或上网或发短信,这情景看起来真是有趣无比。调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寻找乐趣更是随处寻来。为此,也闹出笑话不断。地质队员干完活回家,从不空手而回,蘑菇,野菜没少采摘,没少吃。有次,和欧阳双雷较远的测线布设点槽,发现有扫帚蘑,遂打包回家炖汤。可能是心急了,炖前也没有洗干净或是没有煮透,我俩吃完饭还吧嗒着嘴到处溜达。没过多久,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的叫唤,就记得那天,其他事也没干,我俩争先恐后的往厕所跑个不停。在我八顾茅房之后,我痛苦的挥手说:“以后别跟我提蘑菇了……”。从此,落下了笑话。而且这笑话更是不停歇。四哥董本国是个闲不住的人,常拿我来寻开心,晚上也不睡觉,自称是失眠。每晚围在火炉前添柴火,其实就是在等耗子进笼子,因为耗子老奔着我们的米面而去。只听见咔嚓一声,提着笼子就冲我喊:“安子,快起来淹耗子……”。我很无奈,为了防止他再次提起蘑菇的事情糗我,只得含泪不情愿的跟他去了。以后,每回听见咔嚓的一声,不用他叫,我自己就起来跟他去了。看着我的不情愿,他乐呵呵的教我怎么淹耗子……。午饭吃罢,也不消停,就进了林子。不一会儿,拖着一颗枯树放在我眼前,指着地上的锯乐呵呵的对我说:“安子,听说你最近胃不好,来,消化消化……”,我为之语塞。此后,拉木头,烧水,便成了我最熟练的活了。当然,我也会做些小曲来调侃他,一来二去,就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果说踩到蛇算是惊险的话,还有更为惊险的事情。一天,在塔上接到杜工打来的电话,晚上和第二天有台风和暴雨,要保护好资料,实在不行就撤到地势高的地方。忐忑不安的等到了晚上,台风暴雨果然来了,呼啸而过的大风吹个不停,阵阵雷声的轰鸣,令人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听着暴雨冲刷着帐篷的声音,整夜未眠。第二天起床一看,平时一米多宽的小河,暴涨到了二十几米宽,离帐篷只有几米远的距离,暴雨还在不停的下。再看,碗口粗的树没少被刮倒,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再想想没有避雷针的帐篷,真是惊险无比。还得庆幸帐篷扎的牢固,没被吹跑。

    进入10月份,天气渐凉,最低的温度能达到零下4°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到处漂浮着秋天的味道。天气变冷,不能在外面办公了,只能在帐篷里工作,一张小桌,借着从外面照射进来的阳光,大家轮流办公写作。或是扒开帐篷的一角让光线照射进来,晚上可以借助手电筒看看书之类的,就这样,我看完了《资治通鉴》。我们的食物,能上来的蔬菜都是耐压的,保存时间长的。肉类食品由于天气炎热根本保存不了多长时间(天气冷些还好点)。而车通常只能隔段时间上来一次,所以有段时间,我们的食物一直徘徊在白菜与土豆之间。还好,跟着几个丛林老手,寻找野味来改善伙食。慢慢的,认识了很多蘑菇,药材,各种植物,动物,也长了不少的见识。中秋节,国庆节大家紧凑的围在狭小的桌旁,谈笑风声的欢度节日,简单却不乏温馨。

    野外生活越来越熟悉,也学会了不少野外作业与生活的技巧,虽然环境艰苦,但对于年轻的我来说不乏是人生中一次难有的经历。想想老一辈地质人在那个年代艰苦的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并为祖国的地质勘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艰辛比起他们来说还差很多。怀着对老一辈地质人的崇高敬意,我们做的是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地勘事业中去,为祖国勘探找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又一天,火红的太阳还未出山,地质队员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潺潺溪水作响,林中鸟儿欢快的鸣叫,歌唱着大自然美好的一天。红旗迎风飘扬—地质先锋队,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前方所指,巍然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