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十载,情系地勘梦
──记省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地勘六院地质项目负责人欧阳荣京
每一名称职的地质人都是带着光荣“使命”出生的。山谷,是他艰难跋涉的屡迹;平原,是他献身地质事业的胸怀。为矿而生,以森林沼泽、崇山峻岭为伴;为矿而喜,视风餐露宿、艰难困苦为常。
欧阳荣京,一个长期跋涉在野外一线的尖兵,凭着对地勘事业的无限热爱,怀着一颗对祖国人民无比赤城之心,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爬滚打,终于将一个懵懂少年修炼成一名成绩卓著的地质专业技术骨干。他思路开阔、敢为人先,在他身上,展现着当代地质工作者崇高的敬业精神,体现着新时代地质人员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他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找矿成果,诠释着自己对地勘事业的忠诚,奉献着自己闪光的青春。
一、勤学善思,脚踏实地实现地勘梦
欧阳荣京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地质家庭,在地质大院长大的他继承了老一辈地质人踏实勤奋、坚毅执着的精神,时刻铭记着“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信条,默默筑下一个地勘梦。
1987年从省地质技工学校毕业后,就来到六院工作,经过深造学习,相继取得了黑龙江科技学院、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的大专、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
他当过工人,任过行政管理人员,作过专业技术人员,现任地勘六院项目负责人,地质工程师。“阳光、乐观、正能量”是深深刻划在他生命里的信条,无论什么职位,从事哪一行,都会有他出彩的地方。
回想当年,也曾有过不堪的往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周期长达十年之久的地勘行业大萧条,使很多地勘人迷失了方向,年少的他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彷徨,但是这些也仅仿佛只是一个小漩涡,无法改变他江河般奔流的脚步。经过反复定位,重锁地勘梦,如同凤凰涅槃,再获新生,献身地质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觉之中已经从事地质工作将近三十载。
2006年,是他转行地质勘查技术工作的第一个年头,即主持了桦南县二道沟-铁山一带煤炭资源普查项目的全面地质工作,面对机遇和挑战,他选择了担当。煤田勘查不是强项——学;经验、技术不足——补;规范、格式有欠缺——问;项目管理问题——思……
压力有,不仅是有,而且是相当的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需要处理的事情也不少,有时感觉自己似乎已经临近崩溃的边缘,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本来面颊消瘦的他,眼窝陷得更深了。他也曾想过:“算了,干嘛让自己这么累……”但是只要回头看看那些一直以来期待、信任的目光,想想那些始终深爱着他的人们,他前进的脚步就不会停歇。
就这样边学习,边工作,边向老同志请教,边向新人传授,日思夜想的全是勘查技术与方法。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愣头愣脑的闯劲,硬生生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他调整思路,总结经验,重新部署,所布钻孔全部见煤,所提交报告也一次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2008年,他承担汤原县宝山-振兴一带煤炭资源预查项目立项工作时,曾有专家和领导对他的资历以及工作能力方面提出过质疑,但是他没有争辩,不去计较,而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虚心拜师请教,补足短板,增强后劲。在2009年的勘查工作中,彰显实力。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发现煤田一处,布设的十个钻孔全部见煤,报告被评为优秀,并成功续做了“黑龙江省汤原县长青煤炭资源普查”项目,为六院的“功勋”旗帜增添了新彩。
二、舍小为大,刻苦钻研贡献地质事业
作为一名党员,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格要求,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他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他立足本职,任劳任怨,为单位贡献力量,为国家寻找大矿;作为一名丈夫,似乎显得失职,家中的大事小情无暇顾及,全由妻子一手操办;作为一名父亲,他有愧疚,孩子今年参加中考,他也不能多一天陪伴。“小家”、“ 大家”如何掂量,他不用思考,孰轻孰重,早有分寸。心中有多少愧疚,工作上就有多少努力。30年里,数不清的节假日、公休日,对他来说跟工作日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组织需要,一声令下,不曾犹豫。
任务下来总是紧的,工作在单位干不完,拿到家里接着干,每天十几个小时连续作战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由于长期的野外工作和伏案劳作,积劳成疾,他患上了腰间盘突出和颈肩综合症,犯病时,疼痛难忍。但是他为了不耽误工期,即使躺着也要把工作安排明白。
为了工作,他舍弃了很多曾经使其痴迷的爱好:阅读、写作、博弈、听歌、弹琴等等,唯一坚持的爱好——打乒乓球,也是为了舒缓紧张的神经,调节生活的节奏,缓解减轻病痛,以便能有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付出总有回报。2012年,他在负责佳木斯隆起铁多金属矿产调查项目评价工作时,发现西北楞石墨项目具有很大潜力,他抓住机遇,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深入挖掘研判,优化选区,利用休息时间编写立项方案,经过不断反复推进,成功将其立为省基金项目。2015年完成了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楞石墨矿普查工作,找到超大型石墨矿一处,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多年以来他负责主持完成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十几个,找矿业绩喜人,新发现煤田两处,新发现超大型石墨矿床一处,新增矿产地多处。
其中2006年至2007年,负责桦南县铁山-二道沟煤炭资源普查项目,找到煤产地一处,共求得煤炭资源量(333)631.04万吨;2009年,负责汤原县宝山-振兴一带煤炭资源预查,发现煤田一个,共求得煤炭资源量(334)1.68亿吨、油页岩资源量(334)4.65亿吨,报告被评为优秀;2010年,负责汤原县长青煤炭普查,共求得煤炭资源量(333)+(334)1.45亿吨、油页岩资源量(333)+(334)3.6亿吨,报告被评为优秀;2010年,负责七台河市国有矿山西部区(一期)深部煤炭详查(第三标段),发现14层可采煤层;2012年,负责七台河兰棒山金多金属矿普查,新发现铜、铅、锌、金矿体26条,矿化体62条;负责佳木斯隆起铁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新发现石墨矿产地两处; 2013年至2015年,完成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楞石墨矿普查工作(省基金项目),找到超大型石墨矿一处,预计可求得石墨矿物资源量1500万吨以上。
三、争先带新,为单位发展积蓄新能量
在不断提高个人党性修养、专业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他能做到率先垂范,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带领职工共同进步。六院此前仅有两名地质专业研究生,均被安排在他的项目组中工作。他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于新人,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平台,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形成了人人思虑进取,事事敢于较真,处处“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多年来,项目组很少正式地开大会,却经常自觉随意地开小会,吃饭的时间、午休的时间,闲聊的时间,都会被充分的利用,只要大家都在的时候,就会研究工作,提问题,找差距,工作起来干劲十足,讨论起来气氛热烈,做起学问认真扎实。
心血、汗水、辛劳、热诚,终换来殊荣不断:他1991年获得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优秀班长岗”荣誉称号;2003年被黑龙江省总工会、人事厅、科技厅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省级“技术能手”称号,并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2006年获国土资源部第八届“国土资源系统技术能手”称号;2011—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院级“优秀党员”荣誉称号;2012年至2016年,连年获得院级找矿奖;2016年获得院级地勘成果汇报(项目负责组)一等奖,获得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工作业绩,却有着对党、对地勘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无限忠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挑战和机遇勇敢无畏的精神,面对专业技术工作严谨的作风,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他不断取得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
生来如夏花,寸心终不移。抖落一身的尘土和短暂的满足,他又背起盛满希望的地质包,毅然走进大山深处,那个梦开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