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我,有幸来到地勘六院工作,被分到了物探队项目组,在项目组全体同事的关心呵护下,带着我对野外的好奇,开始了我的野外地质生活。俗话说,没有亲身经,就不会有历过实践才能深化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我非常珍惜每一次野外生产的机会。作为队伍中少有的女队员,有句话常说:巾帼不让须眉。能和男同事一样工作在艰苦的野外一线,到物探测井组工作,我感到十分自豪。
煤田测井行业是一项重要而光荣的行业,有寻找煤炭的“眼睛”之美誉,在煤炭勘查、开发以及工程应用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煤炭开发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煤田测井凭借专业仪器设备和处理软件能够“看清”地下数千米深的地质概况,可以利用测井资料在勘探区寻找标志层,解释煤层的深度、厚度、结构,确定煤质的级别等,而且精度高于钻探取芯,弥补了钻探中丢芯的缺陷。划分钻井岩性与地质剖面,确定地质界线,划分破碎带及断层的位置、性质;也可以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第三、四系的厚度及变化规律,研究其水文地质条件,为钻孔的压力试验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测井资料对沉积环境的分析也有一定的作用,解释煤层冲刷变化及砂体的堆积情况;同时利用测井资料的井温、井斜、方位角、井径可以为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提供资料和依据。所以测井资料是地质勘探信息数字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测井资料是在钻孔勘探地质信息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始基础资料,是补充钻探、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
煤田测井是一项艰苦的行业。每次接到有测井任务,不论冬夏,无论什么时间,我们就要迅速准备仪器,奔向测井现场。重达几百斤的仪器每次测井都靠我们几个人自己搬运,测井现场基本都在人烟稀少,远离村庄的地方,有车辙的路对我们来说就算是道路了。地面凸凹不平,晴天还好,颠颠簸簸还可以前行;要是碰到雨天,土路变得泥泞,还有积水,载着仪器的车就很难正常行驶,车经常都会被陷住;这时我们就跳下车,人拉肩扛在泥里推着载有重重仪器的汽车前行;脸上、衣服上、脚上到处都是崩溅的泥水,张队和同事们都很照顾我,不让我推,但是,我一直坚信,男队员能做到的,女队员也一定能做到,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巾帼不让须眉。如遇雪天,天气寒冷,积雪不化,车行驶在路上就会打滑不动,要是碰到路两边是深沟,就会非常危险,大家就会拿着锹在车前铲出一条道路,让车缓慢前进。
测井野外生产是非常艰辛的,注定要与风雨、霜雪为伴,昼夜、星光为友。测井现场每天面对的是几十米高的井架、冰冷的钻杆、高空悬挂的天轮;起初对测井工作很不适应,最害怕的就是测井仪器在井下遇卡、遇阻,透孔、再测、再透孔、再测进,如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会延长正常测井所需的时间。但我们还要坚守在那里,不眨眼的观察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熬夜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
测井期间,睡眠和吃饭是最难的问题,为了避免设备在井中遇到风险(例如井内崩塌),因此测井作业中途不能停止,一旦碰到深孔就要通宵工作。操作员要全神贯注监视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注意屏幕数据和曲线的变化情况,开不得半点小差,直到测井作业完成,中间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其他人可以轮流去避风的地方吃上一口早已冷却的饭菜,操作员只能一边盯着屏幕一边吃。每一次测井任务完成后大家都是头发蓬乱,面容憔悴,衣服上到处都是黑黑的泥浆。
另外,放射源的安全和环保在测井过程中可谓是重中之重,放射源铯137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人体是有伤害的。从测井人员在库中取出铅罐,到铅罐上井场,现场安装,测完缷源,装回铅罐,放入库中。整套程序都要谨慎小心。在装卸“源”时,装卸“源”人员会穿着笨重的几十斤铅衣,带着铅眼镜,“源”取出铅罐后有防护屏遮挡,尽管熟练的他们在几十秒就能完成,但还是大汗淋漓,可见我们的装卸“源”人员是多么的辛苦。
野外一线工作、生活的辛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随时待命,半夜出工,长途跋涉,通宵作业,道路的险峻,井场的荒僻,仪器的笨重,作业的风险等等的磨练,让一直以来过惯安逸娇惯生活,刚迈出象牙塔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无论在身心上还是在技术上,均是一次全新的锻炼和考验。野外处处皆学问,看似简单、细小的事情,其中都蕴含着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技巧和学问。设备的摆放位置,仪器的连接顺序等都让我受益匪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激烈碰撞,让我在繁重而劳累的工作中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测井这项工作,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能,而且也从艰苦的生活中体会到了其间的快乐。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完成的每一次测井任务,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在面对喜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会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将我们的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奋发图强,在圆满完成甲方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同时,也能够推进测井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院领导的关怀及正确领导下,我们会不断提高测井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测井品牌形象,一个和谐的集体正勇立潮头,争创一流业绩,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