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寻宝藏
——记地勘六院地质找矿先进个人李少云
1975年10月,20岁风华正貌的李少云从长春冶金地质学校毕业了,他和大多数莘莘学子一样,怀着一颗要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的决心,放弃了毕业去北京首刚的机会,回到了故乡黑龙江省(原黑龙江省冶金706队),开始了他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野外人生。
当时706大队部设在布特哈旗成吉思汗公社很远的一个偏僻之地,这一干在内蒙古就是九年。他从普通地质技术员经过“摸爬滚打”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了,1982年他被任命为冶金706队海拉尔881高地斑岩型铜矿勘探地质组组长。他协助技术负责人主持该项目技术工作,为了能顺利完成地质勘查工作,李少云同志起早贪黑地工作着,节假日经常不休息,编写项目施工设计、组织野外施工、室内综合整理、地质报告编写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凝聚着他辛勤劳动汗水。受到了冶金勘探公司找矿加奖。
1984年,由于父母年事以高和长期的两地生活,他又从内蒙古自治区调回到了佳木斯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从1984年—2002年他先后参加了伊春马连站金矿普查、翠峦24公里铅铜矿普查、翠峦七号非金属珍珠岩普查、双鸭山非金属花岗闪长岩勘查会战、太平沟花山岗闪长斑岩普查,罗北云山石墨矿普查、伊春红星锡矿普查工作。并先后协助参与了汤源县大理石矿普查、勃利县金山屯砂金矿普查、双鸭山市建材石基地储量核实普查工作等。期间任分队地质组长、矿区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了多个普查报告主要编写工作。2003年被任命为第三地质大队三江地质技术开发公司副经理,主抓了双鸭山非金属花岗闪长岩勘查会战、太平沟花山岗闪长斑岩普查,罗北云山石墨矿普查和双鸭山市建材石基地储量核实普查工作等。2005年担任翠宏山铁多金属补勘项目负责人,主编提交了补充勘查报告编写工作,为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后期的勘查、开发提供了有利地质基础保障工作。
2006年至今担任省补资源费地质项目负责人,先后完成了佳木斯市郊区陶粒泥岩矿勘查、勃利县羊胡子沟—王满堂沟一带金资源预查、饶河县大坝北山-河口林场地区锰、金矿预查和双鸭山市大脑袋山一带金、多金属预查工作。由于野外工作区交通十分不便,在工作中他就和项目组的同志经常“披星戴月”坚持在野外生产的第一线,严把生产质量关,在预查工作不放过每一个找矿现索。在第四系伏盖层较厚人工很难达到施工目的时大胆带领项目人员采用沟机挖掘槽探工作保障槽探施工质量,开了我院槽探机械施工的首例,在李少云同志带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各个预查工作任务,并在佳木斯市郊区陶粒泥岩矿勘查中发现陶粒泥岩矿体8条,提交了总共估算陶粒泥岩矿石量(333级)110万吨、(334级)220.43万吨。在饶河县大坝北山-河口林场地区锰、金矿预查中,由于在工作中发现了新的找矿现索,极时调整了找矿方向在河口林场发现并圈出了五条锡矿化蚀变带,8条锡矿体,其中工业矿体5条(包括锡工业+铅低品位矿体+银矿化1条),工业低品位矿体3条。Sn品位最高的为0.8%,最低为0.11%,Pb为0.48%,银为89.40×10-6。求得预测(334)?级锡矿石资源量144万屯,锡金属量4116吨,其中工业锡金属量3624吨,低品位锡金属量492吨,低品位铅金属量432吨。经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对工程质量、工作量、原始资料的野外检查验收,项目综合评定结果为90.50分,为优秀级,报告终审评定结果为92.00分,为优秀级,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普查地质条件。根据区域成矿条件和普查地质特征等综合评价,经普查工作后,完全有可能为我省填补尚无锡矿工业类型的空白。
李少云同志虽然患有糖尿病多年,但他没被疾病吓倒,为了工作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项目组的其他同志都被他忘我的工作热情深深感染着,为了查明侵入岩体和矿体的产状他每天早上山、晚下山,在野外工作现场吃的是凉馒头和咸菜,凭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带领大家出色地完成了野外工作任务。
李少云同志具有严慬工作作风和科学工作态度,在工作上他认真钻研、求真务实,他经常告诫项目组技术人员“要勤动手,要勤动脑子”。对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在技术上他能言传身教,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技术问题。三十多年来,他参加了三十多个地质项目技术工作。
长期的野外生活,使他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充满神秘的青山,更深深爱上了地质这个他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行业。在野外工作中,他常说一句话:“我在野外干活,代表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地勘六院的整体形象,我不能给六院抹黑”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他对六院的热爱和对地质事业的忠诚,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从来都是让给其他的同志,在工作中他却处处冲锋在前。他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彰显出一名老地质工作者高尚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