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门信息 |
|
|
|
风雪物探人 ——省地勘六院物探勘测中心冬季施工侧记
|
发布日期:2023-11-22 15:56:16 点击数:1794 发布者:黑龙江省9888拉斯维加斯入口院3 作者: |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袭击了龙江大地,降雪量大、气温连续下滑,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给冬季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在巨大的阻力面前,省地勘六院物探勘测中心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带着顶风冒雪的决心,凭着大干特干的热情,执着坚守在野外一线。 2023年11月13—14日,党群科随同副院长张振海等一行人前往宝清县物探项目组,希望能追随他们的步伐记录他们奋战的一撇身影。
严冬奋战在宝清 这已经是物探勘测中心第二年奋战在宝清县的茫茫雪原之上了。本次项目是六院与湖北省第七地质大队合作的综合性工程勘察项目,物勘中心主任孙鑫担任此项目的负责人,现阶段正在开展钻探和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工作。 此次宝清县降雪量达40多毫米,工作区最大积雪深度达40多厘米,这无疑让大家在面临严寒的同时,还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去对抗及膝的积雪。我们一行人随车到达巨宝村一块田间地头,便徒步前往钻机现场。主道原先已由铲车清理,方便钻机车辆进出。可凛冽的寒风呼呼刮起,肆意穿行,卷起雪沙再次覆盖路面,这便形成了第二次雪阻。只见细细的雪粒在风的裹挟之下在地面腾起一片“雪雾”,如飞沙奔走,烟波翻滚,停留之地如风刃般锋利。走在高低不平的雪地上,很吃力,却又不能停下脚步,脚下咯吱咯吱的,嘴上呼哧呼哧的,连行走都如此不容易,何况是施工呢?
(前往钻探机台)
冬季勘探之歌 物探勘测中心此次集中全部力量投入野外战线,11人的队伍,分成发射组、观测组、布线组,同步开展工作。 发射组是整个工作的“第一棒”。发射站的选取要考虑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信号干扰等多项因素,距离工作区八公里。因发射机体重大,只能由工程车运输,为此,每天清晨,大家都会带着清雪工具提前出发,为清理路面留下足够的时间,不耽误采集数据。布线组放线、收线最累,但最大的困难是遇到已冻的坚硬地面,需要把电极坑挖得更深,并浇热水确保土壤湿润,保证电极接地良好。观测组是压轴,布设好磁探头,并在发射组、布线组都全部准备就绪后,操作仪器接收来自地层深部的数字“信号”,这是一个严谨而又紧张的过程。观测组和布线组是移动作业,需要在一次观测完成后,移动到下一个测点,再观测。三组人马,虽分工不同,但都不得不面临车辆行进难的窘境。防滑链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遇到不好的路面,车轮在原地与冰雪的地面摩擦得直“冒烟”,越想前进却越陷越深,就只能集体推车、填坑了,就这般老老实实的与天气博弈。
就这样,从天刚蒙蒙亮,到夕阳西下,他们穿过积雪如被的沉睡大地,翻过满是枯黄柞树的陡峭山坡,走过杂草枯败的无名小道,饿了就垫两口随身携带的面包,冷了就临时在树后、玉米杆堆旁躲一躲,无畏风雪,不惧严寒,在属于他们的“战场”上一路向前。
 (充饥与避风)
真实可爱的物探人 当我们从钻探现场折返到物探测点时,他们正在山坡上的一片苞米地里观测。循着一声“喂”,我们急切地应声而去,穿过一片沉睡的果树林,爬上一片陡坡的玉米地,找到了他们。
冰天雪地里,只见他们戴着厚厚的棉帽、穿着厚厚的棉服和棉靴,显得很臃肿、很寒碜,早已冻僵的黑红的脸上,在嘴角咧开的那一刻,眼睛便亮了,一张张笑容就那么生动而耀眼的映入了大家的眼帘。
 (现场讨论) 就是这支善专研、能吃苦的专业技术团队,他们积极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不断摸索,凭着敢干敢闯的干劲,提升专业技能、拓展服务领域,让物探从辅助产业成为经营收入核心之一。多年野外生活的长途跋涉、负重前行让他们落下了一些腰疼腿疼的毛病,但是却没有让他们放下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坚守,再苦再累,互相鼓劲加油。 冬季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施工成本也不断增加。换作一般人,可能就止步不前了,但在他们的眼里,困难有多大,决心就有多大,钩机铲道、融雪取水都是可行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收工返回) 据黑龙江省气象台预计,近日将迎来新一波雨雪天气,局地有大到暴雪,这将再次拖缓施工进度。离开前,我比较担心地问大家,雨雪又要来了怎么办?这支队伍拍着胸脯说,已经做好了驻扎宝清的准备,不完成任务不收队,要与风雪一“战”到底。祝他们早日完成“冰雪”任务,满载而归!
撰稿:吴会敏 图片:吴会敏 孙鑫 统筹:阳军 审核:于长生 编辑:陈东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