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无悔人生献给地质事业
——记地勘六院地质工程师孙振国
参加地质工作近30年来,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地质事业中,他严谨细致、勤于钻研、勇于开拓,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他就是黑龙江省地勘六院地质工程师孙振国。
孙振国1989年毕业于江西省赣州地质学校地质普查找矿专业,参加地质工作以来,长期在野外从事地质找矿等工作。在长期的找矿实践工作中,他刻苦钻研找矿理论,加强知识储备,用实际行动为实现找矿梦想苦练本领。成为一名业务骨干和技术领军人物。在他的身上展现着当代地质工作者崇高的敬业精神,体现着新时代地质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
一、献身地质 青春无悔
1989年,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在勃利县团山沸石膨润土矿普查项目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刚刚工作由于野外技术人员少,就让他独自进行钻探记录及取样工作,这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孙振国来说很具挑战性。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请教,刻苦钻研地质专业知识,从简单的地质填图、槽探素描、钻探编录到报告、设计的编写,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地质专业技术水平。当时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他工作认真没有半点儿马虎。经他记录的数据真实获得了精确的地质资料,为下阶段勘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此孙振国在1990年被评为全院地质质量先进个人。
孙振国执着坚韧、勤于学习的精神在全院是出了名的。每次出队他总是带着几本专业方面的书,闲暇时间翻出来看看,及时为自己“充电”。收队整理内业期间,工作繁忙,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挤出时间来学习,并且结合找矿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找矿新思路。
二、不畏艰辛探寻宝藏
2010年,孙振国任地质项目负责人,他带领项目组技术人员前往大兴安岭塔河野外矿区,进行航磁异常查证工作。这是异常艰苦的野外工作区,途中他们需要经过一条河,因没有桥梁可以通过,河水也不深每次都是趟河而过。7月正值汛期,可野外施工工期紧,项目组工作不能停,只能冒险从水面上走。孙振国先行探路然而就在快到河中心的时候,由于河水上涨已经没腰无法前行。此时回也回不去了,同伴见状忙拿起大木杆将他牵回。没有办法只能绕行。“在野外有危险的情况我先上,因为我是项目负责,我要为项目组的全体人员负责”这是孙振国的工作理念也是他做人的标准。
孙振国攻坚克难、坚持工作的事迹数不胜数。有一次,他带队在500多米长的平硐里进行坑道素描和编录。由于通风设备差,空气稀薄,工作超过1个小时,人就会感到窒息。不仅如此,潮湿和阴暗笼罩下,他还须面对随时掉块、塌方的危险。就这样,他每天早出晚归经过十天努力的工作终于完成了坑道素描500米工作,受到甲方的好评。
2010年,由于长时间忘我的工作,11月在单位他突发脑出血,经过全力抢救,而他住了43天院,这也是他从事地质工作难得的休息。谁知道出院后的第二天他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妻子的劝解,孩子的不解都挡不住他那火焰般的工作热情。
孙振国对待地质工作一丝不苟。多年来,在找矿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努力探索找矿新方法、新思路,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2007年他参加的黑龙江省逊克县高峰一带多金属预查项目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丰收的成果更加坚定了他找矿立功的决心和信心。
从2012年起,孙振国又负责黑龙江省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及东北地区重要矿山“三率”实地调查工作。他出现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的各个矿山。每到一处,他都亲自深入矿山实地调查。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领导的认可,他二次去北京到部里储量司进行汇报工作。
从去年年底,孙振国又忙编写黑龙江省鹤岗地区石墨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工作,两个多月时间,他带病往返于哈尔滨至佳木斯之间,反复修改设计方案,通宵达旦伏案工作,他用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新的工作中。2016年全院15个立项工作方案,他按领导安排逐个审阅,他废寝忘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
三、勤于思索 勇于创新
孙振国传承了老一辈地质人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的心里时刻铭记着“我是一名地质工作者,我热爱我的工作,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信条。孙振国同志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无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他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用汗水换来了地质找矿的累累硕果,多年的地质工作生涯,使他练就了一个诚实守信的性格。
地质找矿工作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学科。孙振国不满足于现状,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对地质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他就是这样一位吃苦在先、勇于奉献的优秀地质工作者。
孙振国同志以地质找矿为已任,开拓创新谋发展,谱写了新的华彩乐章。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对地质事业的忠诚,用青春和汗水为地勘六院找矿突破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