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地勘六院遥感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圆满完成翠宏山铁矿井下测绘任务,这支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技术团队,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千米井下书写着地质技术服务升级的崭新篇章,不仅为矿山企业提供了高精度三维空间数据支撑,更彰显了该团队在技术创新与攻坚克难的卓越能力。
技术联合,突破双重困境
翠宏山铁矿井下巷道蜿蜒曲折,湿度居高不下,粉尘肆意弥漫,通风条件较差、能见度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传统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实施效果。面对环境与技术的双重压力,遥感中心创新提出了“双轨并行”的全新方案。一方面,以传统技术为根基,采用高精度导线控制测量配合陀螺定向仪,精心构建井下空间基准网,从根本上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引入先进的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借助激光雷达实现巷道厘米级三维建模,使得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较以往提高了3倍以上。
传统技术布设控制点时,遥感中心为应对巷道内车辆往来震动地面泥浆导致测量三脚架难以稳定对中的困难,选择凌晨作业,同时克服500余米的高差,全程人力搬运测绘设备。连续6个昼夜,历经60多个小时夜战,完成98个首级控制点的测量工作,为下一步的SLAM作业及后续矿山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外联动,锻造硬核实力
面对团队成员传统导线测量经验不足,团队邀请黑龙江工程学院的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在井下实测过程中,经过老师们手把手教学,耐心细致地传授经验,确保了0.5秒级全站仪与陀螺定向仪实现高精度联测。同时,针对新引进的手持激光扫描系统开展全流程实操培训,从设备的组装、适用场景、参数设置到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再到数据采集和处理,每一步都确保精益求精。
团队充分发挥党员技术骨干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坚守生产一线,“老带新、硬科技+软实力”的攻关模式成效显著,让新入职不久的年轻同事感慨颇深,“这次实战让我们既掌握了‘老地质’的看家本领,又练就了智能测绘的新功夫。”通过此次测绘,团队成功获取了1.2TB点云数据、3.5公里导线控制、98个首级控制点,为后续矿山开采及地质建模筑牢了根基。
专业融合,打造透明矿山
此次翠宏山项目铁矿井下测绘的成功实践,在矿山数字化服务领域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充分彰显了六院遥感中心作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下一步,遥感中心将深入挖掘点云数据的应用潜力,与地质部门紧密协作,将地质编录信息与三维模型深度融合,构建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矿脉走向、围岩特性等关键地质要素的巷道模型,真正实现地质体三维透视,为后续储量估算、开采设计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推动矿山企业从传统的“经验开采”向“数据驱动”的现代化开采模式成功转型。以“地质+数字”强大双翼,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为矿山智能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撰稿:王涛 图片:徐端阳 茹浩然 统筹:曹浏 审核:于长生 编辑:陈东林 |